顺德进出口商会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通告
最新通告
News
 
关于创建“三大环境”构建和谐项目倡议

关于创建“三大环境”构建和谐项目倡议

 

各相关企业: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国策,构建和谐工程项目不仅是项目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而和谐的施工环境、人文环境和外部环境为工程项目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安全第一,创建和谐的施工环境
  实践表明,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目标,和谐的施工环境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保障,是构建和谐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全的施工环境,就不可能创建和谐的施工环境,不可能如期创建优质工程。
  1、抓牢“各级领导履行安全职责、工程管理人员抓好安全落实、施工作业人员执行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三条主线,以确保安全工作规划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其规定的责任和要求严格追究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真正逐级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现场进行不定期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对检查出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从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2、要协调好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任务、职责、责任上要分清,但必须形成合力,建设目标一致。坚持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充实、完善、改进、优化施工方案;坚持发挥监理对施工的指导、把关作用,严格工序、过程中的监理,防止环节、过程脱节及监理、施工两张皮现象。
  3、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安全文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有效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保证职工的根本利益;在安全文明施工过程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做好职工的心理咨询,减轻职工远离祖国和亲人的精神压力,创造和谐、安全的施工环境。
二、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创建优质精品工程的有力保障,优质精品工程建设追求的最高质量荣誉是和谐的人文环境的内在支撑。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职工在物质、精神、文化三方面的需求,使他们时刻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项目管理更加和谐有序,是创建和谐人文环境的基础。
  1、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
  职工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们总是满足吃、穿、住,然后再进行其他活动”,对职工以人文关怀,首先要关心职工的物质需求。紧紧围绕广大职工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议论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依法切切实实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职工工资的发放、加班工资、病假工资、医疗卫生、冬保取暖、夏保降温、饮食居住的质量是否逐年提高、是否解决地及时?搞好建家建线工作,按照标准化工地的要求搞好职工之家的建设,关心职工子女上学、父母生病等实实在在的困难,使职工知道企业心中装着他们的事,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困难,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
  人的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基础、而又高于物质需求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在重视职工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进而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就要以“以人为本”为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根据职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不同,帮助职工解决思想疙瘩和思想包袱;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不同问题的反映有的放矢做好思想疏导、正面教育工作;坚持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生活情趣,陶冶职工的精神情操,增进职工的感情交流。
  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人是企业文化系统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要真正地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酬显其绩”的人才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以及工前、工中、工后的“三工”教育;要吸引广大职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不能使职工只满足于作为各项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主动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缔造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协调,创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才能够很好地明确自身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才能够依靠可以依靠的力量,抓住机遇,避免不必要的威胁,规避风险。
  一项工程从立项到顺利完工,受到多重因素、多方力量的影响,除了依靠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力量外,同时还受到诸如政府、群众、舆论、生态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外部环境协调工作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效性快、利益交织复杂的服务于项目建设的综合性工作。把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作为思想政治协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增强协调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协调工作的实效性,创造施工所需要的宽松的外部环境,保障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1、构建项目和当地政府的和谐关系
  工程项目的建设,尤其是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离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将寸步难行。要采取主动靠上去的措施,依靠地方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定期向政府汇报和通报动态、情况,依靠政府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南京长江隧道建设中,我们依靠地方政府,成立了由市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地方政府3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3个组织,在一些问题上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隧道工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构建项目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保护和改善项目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项目参与者应尽的职责。项目参与者应掌握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颁布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执行;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人,形成保护自我监控体系;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通过不断检查和监控加以掌握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只有掌握了项目环境的具体情况,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与外部的有关单位、人员及环保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沟通,要统筹考虑项目目标的实现与环境保护问题,使两者达到高度的统一。
 


佛山市顺德区进出口商会